2024年4月《幼儿自然游戏的价值与实现路径》学习资料
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
《基于儿童视角的亲自然游戏开发及实施研究》
学习资料
日 期 | 2024.4.8 | 主持人 | 郁嘉琦 | 记录人 | 郁嘉琦 |
参加人员 | 顾金兰、梁净荥、陆晨、钱君妍、杨玲、郁嘉琦、仲梦婷、周婧超 | ||||
学习内容 | 《幼儿自然游戏的价值与实现路径》 | ||||
正文: 幼儿自然游戏的价值与实现路径 作者:万希茹 摘要: 自然与游戏对幼儿来说意义重大,在钢筋水泥逐渐代替了自然绿植、人类的生活环境逐渐与自然割裂的现实背景下,通过自然游戏强化幼儿与自然的关系、促进幼儿健康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与自发游戏、户外游戏不同,自然游戏是一种在尊重自然规律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让幼儿在自然环境中与自然物或自然材料不断互动的游戏,具有在自然中游戏、与自然一同游戏、自然地游戏等特征。幼儿自然游戏能培养幼儿的亲自然情感与“自然智能”,促进幼儿自然的身体活动与感官训练,强化幼儿的自然认知与科学探究。鉴于此,幼儿自然游戏实现路径如下:优化自然游戏的环境创设,延伸幼儿自然游戏的空间;提高教师的自然游戏指导素养,积累指导幼儿自然游戏的经验;保证幼儿充足的自然游戏时间,增强幼儿自然游戏的兴趣;促进自然课程游戏化,将自然游戏精神融入一日活动。 关键词:自然游戏;幼儿游戏;自然缺失症;自然环境 一、引言 自然与游戏对幼儿意义重大,自然、幼儿与游戏三者相辅相成,融为一体。幼儿具有亲近自然的天性,其成长需要自然的滋养,需要从自然中汲取养分。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是促进幼儿生长和发展的方式之一。幼儿通过游戏主动建构经验。幼儿自然游戏能够强化自然与幼儿之间的关系,并将自然、幼儿与游戏三者更好地结合起来。但是,现代幼儿游戏的性质正在发生改变,从以前的亲近自然到现在的远离自然。随着幢幢高楼平地而起,钢筋水泥逐渐代替了自然绿植,人类生活的环境逐渐与自然割裂,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幼儿与自然的距离也越来越远,幼儿与自然的关系以及自然与幼儿游戏的关系不再紧密,幼儿患上了“自然缺失症”。“自然缺失症”这一概念用来描述儿童远离自然的状态以及远离自然所出现的一系列症状。当幼儿长时间被困于“自然缺失症”中,与自然逐渐远离时,容易出现注意力难以集中、心理压力大、身心健康受到损害等情况。幼儿远离自然,其“自然智能”得不到提升,感官敏感性和好奇心也会减弱。为了缓解幼儿的“自然缺失症”,让幼儿与自然的关系变得更紧密,本文将从幼儿自然游戏出发,探讨自然游戏的内涵、特征与价值,提出自然游戏的实现路径,以期通过自然游戏强化幼儿与自然的关系,促进幼儿健康全面发展。 二、内涵与特征 (一)内涵 从文献检索结果来看,直接论述自然游戏的内涵与特征的文献较少,学术界对自然游戏的概念界定并未统一。因此,本文对容易与自然游戏相混淆的概念进行了区分。 1.自然游戏≠自发游戏 自然游戏不等同于幼儿自发的游戏。自然游戏有明确的目标,实施自然游戏活动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在游戏材料的选择上,自然游戏以自然材料为主,讲求从大自然中获取,并不像建构游戏、角色游戏等大多使用人工材料。幼儿在接触自然材料的过程中,通过感官感知不同自然材料的特性来了解自然生物。从游戏环境来看,自然游戏要求有准备的自然环境。无论是户外天然的自然环境还是室内人造的自然环境,都需要教师选择与创设真实的自然游戏环境。自然游戏展现着自然的特征,幼儿在自然游戏的过程中具有自主性,自然游戏的内容供幼儿自由选择。 2.自然游戏≠户外游戏 自然游戏的游戏环境以自然环境为主,因而在户外进行自然游戏的概率较大。但是,自然游戏并不完全等同于户外游戏。从游戏场所来看,自然游戏既可以在室内进行,也可以在户外进行。户外的自然环境是天然形成的,幼儿对互动对象的获取更加便利。如果幼儿在户外只是进行单纯的体育游戏或其他民间游戏,在游戏过程中没有与自然事物或自然材料互动,就不能称为自然游戏,但可以称为户外游戏。在室内进行的自然游戏对游戏的环境创设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教师从大自然中获取自然物,引导幼儿在室内创设的人造自然环境中与自然材料互动。自然游戏强调幼儿与自然一起游戏,不是简单地在自然中游戏,因而自然游戏并不完全等同于户外游戏。 (二)特征 1.在自然中游戏 在自然中游戏是指在自然环境中开展自然游戏活动。环境可以分为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相对于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是由水、土、植被、气候等自然事物形成的环境。自然环境中的自然因素是自由生长且有生命力的,不同于人造的、无法自由生长和没有生命力的虚拟环境。自然环境具有压倒性的供儿童游戏的潜力,这种潜力代表着现在的可能性和未来更多的可能性。自然环境是动态变化的,在不同时间会发生不同的变化,不同的自然环境也存在一定差异。自然环境中的野性、灵性会激发幼儿的好奇心,鼓励幼儿在自然环境中发现和探索。例如,在不同季节去公园玩耍时,幼儿会发现春天的树木与秋天的树木不一样。这会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为幼儿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2.与自然一同游戏 与自然一同游戏是指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与自然物或自然材料进行互动。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幼儿游戏的对象变得多种多样,如多种多样的玩具车、游戏模型等。即使在先天具有自然资源的农村也是如此,那些陪伴农村幼儿长大的传统游戏以及他们亲手制作的手工玩具被廉价简单的商业塑料玩具取而代之。在自然游戏中,幼儿的游戏对象是自然环境中的一切事物(以下简称自然物或自然材料),如树叶、树枝、石头、贝壳等。自然物或自然材料具有自然性、具象性和广泛性等特征,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和身心发展规律,可以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幼儿可以通过直接感知、亲身操作与自然亲密接触。 3.自然地游戏 自然地游戏是指自然游戏要尊重自然规律以及幼儿的自然天性。教育要遵循自然天性,以自然的教育为基准,才有良好有效的教育。自然游戏的开展要以幼儿为本,促进幼儿身心各方面和谐发展是自然游戏的根本目的,不要过于注重自然的某一要素而忽略了幼儿的发展。此外,自然游戏的开展要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与身心发展水平,也要考虑自然物或自然材料自身的特性是否有利于激发幼儿参与自然游戏的兴趣、能否丰富幼儿的认知经验及展现游戏的趣味性等。总之,自然游戏是指在尊重自然规律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让幼儿在自然环境中与自然物或自然材料不断互动的游戏,它不等同于自发游戏和户外游戏。在这一过程中,幼儿可以自主选择游戏内容,合作分工,在自然中游戏、与自然一同游戏以及自然地游戏,在轻松的氛围中获得愉快的体验。 三、价值 (一)培养亲自然情感与“自然智能” 自然游戏有利于培养幼儿的亲自然情感和提升幼儿的“自然智能”。亲自然情感指的是一种包括对自然的热爱、在自然中感觉很自由、在自然中感觉很安全,以及体验到天人合一的感觉等情感体验。3—6岁的幼儿正处于泛灵论时期,这一阶段正是培养幼儿亲自然情感的关键时期。自然游戏的开展能够让幼儿真正融入自然,在游戏中获得更多与自然互动交流的机会和时间。在探索大自然的过程中,幼儿会惊讶和感叹于不同生物的生命力,对大自然产生依恋与亲近之情。“自然智能”指的是一种在自然世界里辨别差异的能力 ,如能区分植物区系和动物区系、地质特征和气候等。这种能力在幼儿时期表现得尤为明显,自然游戏使幼儿接近自然,激发他们自然观察的潜在智能,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并激发他们探索和创新的欲望。 (二)促进自然的身体活动与感官训练 自然游戏能够促进幼儿身体自然生长的活动并提供各种感官训练。相较于室内较为狭窄的活动空间,户外的空间为幼儿开展自然游戏活动提供了更宽阔的场地。在自然游戏中,幼儿可以借助自然物或自然材料进行多种身体运动,如攀爬、跳跃、平衡、追逐、旋转、扭动及跑步等。幼儿在积极探索自然环境的过程中,可以创造出自然环境赋予的新奇游戏,如站立在长长的树桩上进行平衡行走比赛、顺着石头过河等。这些游戏有利于促进幼儿身体动作的发展。幼儿选择自然物范围时会以方便感官互动为主,幼儿凭借自身感官与自然接触,在接触的过程中感知自然物,如用眼睛仔细观察、用耳朵认真倾听、用手大胆触摸、用舌头小心舔舐等。例如,两名幼儿在树下分别捡到两朵花,他们用眼睛观察两朵花的颜色和形状,并与同伴分享两朵花的不同与相似之处。幼儿通过自然游戏频繁地与自然接触,在不知不觉中训练了感官。 (三)强化自然认知与科学探究 自然游戏有利于丰富幼儿的自然认知经验和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精神。在与自然物互动时,幼儿会偏向与植物类自然物互动,而较少与动物类自然物、生存环境类自然物和天气现象类自然物互动,幼儿缺乏对其他自然物的认知经验。虽然幼儿对自然的认知存在局限,但自然中的事物是无穷无尽的。在自然游戏中,幼儿会认识更多认知经验之外的自然物,从而强化自然认知,不断拓展自然认知经验。自然游戏能够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引发幼儿关于自然的思考,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四、实现路径 (一)优化自然游戏的环境创设,延伸幼儿的自然游戏空间 自然环境具有可供性等关键特征,可为幼儿提供天然丰富的自然材料和充足的自然空间,对自然游戏的开展和幼儿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幼儿自然游戏开展的主要场所是幼儿园,因此,自然游戏的环境创设应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以园为本,从园所的自然环境出发。首先,在幼儿园内或附近挑选一块具有独特地理条件的区域,并将其设置为自然游戏开展的场地。例如,具有树屋、土坡和丛林的场地,或开辟大量的种植园。其次,教师要对自然游戏区域进行创设,在自然环境生态特征的基础上增加悬挂的软梯、滑索和麻网等,为增强游戏场景和游戏活动的丰富性提供外在条件。最后,教师应引导幼儿自主设计游戏场景,让他们在自然游戏区域中完成钻、爬、跳等动作。此外,教师还可以将种植活动融入幼儿的一日生活,让幼儿在种植园中自制肥料、压井取水、浇水施肥和采摘果实等。教师可以以游戏竞争的方式激励幼儿认真培育植物,例如,看看谁的植物长得最好。总之,幼儿园应该充分挖掘园内或附近空间的开发潜能,满足幼儿对自然游戏的需求。教师应优化自然游戏的环境创设,延伸幼儿开展的自然的游戏空间。 (二)提高教师的自然游戏指导素养,积累指导幼儿自然游戏的经验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教师的职责之一是要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合理组织教育内容,提供丰富的玩具和游戏材料,开展适宜的教育活动。教师认识与指导自然游戏的能力对自然游戏的开展有较大影响,提高教师自然游戏的指导素养是提升教师认识与指导自然游戏能力的重要路径之一。首先,教师需要正确认识自然游戏的价值,清楚地认识幼儿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其次,教师要扩展对自然领域范围的认识和了解,提升自身的知识素养,给予幼儿正确的指导。最后,教师要认清自身在自然游戏指导中的角色。教师是积极的存在,要温柔地引导幼儿。教师的引导是一种更大程度的放手,而不是放任。例如,在安吉游戏中,当幼儿与自然材料积极互动、勇敢尝试时,教师应本着放手不是放任的原则,在观察游戏的同时,思考幼儿行为背后的动机,思考关于游戏行为与幼儿发展关系的一些发现、感想和体会,不断提高指导自然游戏的能力。除此之外,园长需要发挥领导能力,组织相关科研活动和教师素养培训,让不同教龄的教师组成团队,共同观察同一群幼儿的游戏,游戏后进行沟通交流与经验分享。教师作为自然游戏的实践者与研究者,提高自然游戏指导素养、积累指导幼儿自然游戏经验。 (三)保证幼儿充足的自然游戏时间,增强幼儿自然游戏的兴趣 为幼儿提供足够的游戏时间,让幼儿与自然游戏长时间、稳定地接触。自然游戏时间对幼儿自然游戏兴趣有重要影响,在意识到自然游戏价值的情况下,教师除了重视自然游戏,还需要给予幼儿更多的自然游戏时间。教师不仅要保证幼儿的自然游戏时间足够充足,还要保证自然游戏的频次,在每星期的户外活动安排中,幼儿园应至少安排两到三次自然游戏。只有让幼儿专注于自然游戏,让幼儿有充足的自然游戏时间,才能激发幼儿对自然游戏的兴趣。此外,家长也需要保障幼儿有足够自然游戏的时间,对幼儿进行适度的安全教育,让幼儿与自然和谐相处。 (四)促进自然课程游戏化,将自然游戏精神 融入一日活动课程游戏化是指将游戏的理念、游戏精神融入课程实施的各类活动。幼儿园自然课程是一种崇尚自然理念的课程,它敬重幼儿的生命、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通过顺应自然生命的演变来促进幼儿的自我成长。在自然课程和幼儿一日活动中,教师可以将幼儿亲近自然、热爱自然、自由自主、自然无求和创造的自然游戏精神融入其中,以适应幼儿学习的游戏方式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在自然课程游戏化过程中,要将自然游戏的理念和精神融入课程,教师不仅需要创设自然游戏环境等硬环境,还要培养良好的师幼关系等软环境。教师与幼儿在自然中互动,与幼儿一起同自然互动,在互动的过程中强化幼儿与自然的关系。 五、结语 自然游戏的开展有利于强化幼儿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在自然游戏实施之前,教师需要正确理解自然游戏的内涵,把握自然游戏的关键特征,不能简单地将自然游戏等同于自发游戏或户外游戏。自然是幼儿游戏和发展的空间和场地,是与幼儿互动的丰富材料。因此,自然游戏的实现路径要从自然环境、自然空间入手,从教师的自然游戏指导素养、自然课程游戏化,从幼儿自然游戏时间、自然游戏兴趣与自然游戏经验出发。 参考文献: [1]理查德·洛夫.林间最后的小孩:拯救自然缺失症儿童[M].自然之友,王西敏,译.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14:30. [2]范燕燕,章乐.儿童的自然缺失症及其教育对策[J].教育科学研究,2018(5):67-71. [3]付文中.儿童自然游戏:基于英美学界的文献分析[J].文山学院学报,2021(5):111-115,120. [4]高雪莲.精神家园的迷失:远离自然的儿童游戏:基于柳溪村儿童游戏的田野调查[J].北京社会科学,2015(10):19-25. [5]计彩娟.农村幼儿园自然课程的建构[J].学前教育研究,20221(12):77-80. [6]COLLADOS, STAATS HENK, CORRLIZA J A.Experiencing nature in children’ s summer camps:affective, cognitive and behavioral consequences[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2013(33):37-44. [7]王莉,陈知君.3-6岁幼儿亲自然情感的培养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46):61-63. [8]张玲.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对教育的意义到底何在?[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2003(1):44-52. [9]陈鑫敏.大班幼儿自然游戏兴趣的现状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21:37-38. [10]教育部关于印发《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22(15):16-20. [11]郑黎丽.幼儿园亲自然园本课程的构建[J].学前教育研究,2019(6):89-92. | |||||
备 注 |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